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正文

中华文明五千年探源的“古薛标本”

薛河古称薛水,其源头位于枣庄市山亭区,为东江、西江两支。东江、西江均流向西南,至海子村东南汇合为薛河。由此迳向西南流,经山城、西集、羊庄、官桥、柴胡店、张汪等镇街,入微山县注入微山湖(原为泗水),全长150公里,流域面积960平方公里,堪称枣滕地区的母亲河。薛河流域是山东地区古遗址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在此之前80 多年的考古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考古资料,已经建立起从北辛文化到龙山文化较为完整的史前文化发展序列。在薛河两岸,遍布了密集的史前文化遗址和古城方国遗址,这里是北辛文化发祥地,薛国故城所在地,历史名人奚仲、孟尝君、毛遂墓葬地。这里有一万年前的文物遗存,有后李文化遗址2处,北辛文化遗址10余处,大汶口文化20余处,有龙山岳石文化20多处、夏商周文化遗址50多处。薛河上游有虎国於兔城、小邾国郳城、蔇国城,中游的滥国昌虑城、目夷国城、薛国薛城、下游的上邳国仲虺城、戚国戚城、部城、湖陵城等。厚重的文化积淀,孕育产生了名垂千古的历史名人,如夏朝造车始祖奚仲,商汤左相仲虺,西周文王之母太妊,春秋时相剑大师薛烛,战国时招贤纳士的孟尝君、勇于自荐的毛遂,汉家儒宗叔孙通、平反冤狱的寒朗,元代礼部尚书任居敬等。值得一提的是,考古学研究重心从“文化取向”到“社会取向”的转移,对探讨该地区史前社会复杂化进程、文明起源的特征及模式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010-2015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山东大学等机构在此区域进行了区域系统考古调查工作,在其中上游约260平方千米的区域内发现了比较明确的遗址约180处左右,其年代包涵了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商代、西周、东周和汉代9个阶段,此外还采集了部分北朝至明清的重要遗物。就史前时期而言,聚落形态可以划分为北辛、大汶口和龙山文化共三个阶段。在中下游地区发现先秦时期遗址77处。一些遗址往往包含有两个以上不同阶段的文化遗存。时代上分别有旧石器时代晚期细石器,新石器时代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和商周文化等。

从北辛聚落内部的居址、墓葬材料和宏观聚落形态来看,北辛和西康留区域已显露出中心聚落群的端倪,显示出社会复杂化的萌芽,也奠定了薛河流域史前到历史时期的聚落总体分布格局。1964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在滕县北辛遗址调查中,采集到一批和大汶口文化风格不同的陶器,称之为“北辛类型”。北辛遗址,位于官桥镇北辛村北首、薛河故道南岸,总面积7.5万平方米。1978年秋-1979年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掘,出土文物2000多件,经碳14测定为距今7500年-6300年,是山东省新石器时代最早时期,是母系氏族社会最为繁盛阶段,是农耕文化的发端,是东夷文化的开端,是大汶口文化的源头,是中国在黄淮地区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被国家命名为“北辛文化”。1982年,“北辛文化”被国务院正式公布并编入教科书;1992年被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辛遗址于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了具有“中心性”地位的西康留大汶口文化晚期城址。该城址勘探面积约20万平方米,陶片散落面积约57.7万平方米,西康留遗址内发现了一座大汶口晚期的夯筑城墙,呈现出早期城市的雏形。西康留遗址是一部古代文明起源与发展的历史缩影。遗址位于土生土长的夏商古国——任姓薛国的历史演进区域之内,处在薛河流域史前薛族聚落的中心地带,是北辛文化遗址、西康留大汶口文化遗址、薛国故城龙山文化遗址、岳石文化遗址、夏(商)周古城古国之间的关键点,其一脉相承的古文化序列,对于正确理解和解读古文化——古城——古国——王国的学术理念,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遗址于2006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汶口文化之后是龙山文化。在这一时期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地,出现了大量城邑。众多城邑特别是一些大城邑的出现,说明当时出现了一些能够控制更大范围的社会成员的机构——初始国家形态。此时的薛河流域聚落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出现了新的中心性聚落,以40万平方米的大韩村为代表;二是前期的很多聚落缩小或消失;三是聚落之间分级现象明显。北台上遗址于2013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韩村遗址于2022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薛国故城地处官桥镇和张汪镇境内,虽然经历了两三千年的沧桑巨变,但仍然遗留了比较完整的夯土城墙,蕴藏着巨大的历史价值。20世纪,随着近代考古学的兴起,考古人员陆续对这座古城进行了系统的勘探和发掘,初步查明了城内地下遗迹和文物的分布状况。

薛国历史久远,薛国故城存续时间久长。其文化源流可追溯至北辛文化时期。根据历年的考古发现,薛国故城集中了龙山文化晚期、岳石文化时期、商代、西周、春秋、战国、汉代以降文化遗存。薛国在夏朝即已出现,大禹封奚仲为薛国国君,奚仲为薛国的始祖。齐国被秦灭亡后,设薛郡,汉至魏晋设薛县,隋废薛为滕县属地。仅以西周初年(前11世纪)至北齐末年(578年)计算,薛国故城作为一方诸侯都邑,历时即有1500余年。倘若从奚仲时算起,则有4300多年的历史。

薛国故城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东周城池,是中国城邑早期兴起史的典型证据,至今看来,其气势依然宏大。《滕县志·古迹考》载:“薛城,在薛河北,周二十八里。”今测实际周长为10.615千米,故城总面积约有68平方千米,至今城内兼容了官桥镇和张汪镇的9个自然村落。薛国故城之大,可以通过两个数字比较。薛国故城古城墙雄姿犹在,历经沧桑2400多年而不倒。作为中国保存比较完整的一座古城,薛国故城的建筑结构清晰可明,对于中国古代城市建筑和布局的研究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薛国故城还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徐州首府,历史上三次大的“徐州会盟”故事都发生在这里,一是春秋末期的越王勾践北上称霸的“徐州会盟”,二是战国时期齐威王与魏惠王相王的“徐州会盟”,三是秦末项羽刘邦西进伐秦的“徐州会盟”。作为战国时期的薛国故城历经两千多年沧桑,城垣保存基本完好,古老又完整,这在全国是唯一的。

现在的薛国故城,平面基本呈不规则正方形,分小城(内城)和大城(外城)两部分。小城(内城)修建于西周、春秋时期,距今3100~2500年。大城(外城)即今地面所能见到的城圈,周长10千米有余,气势宏伟。呈不规则方形,四周城墙曲折多弯,城墙全部系黄土或灰褐土夯筑而成。在大城(外城)东门附近的城墙下、城内,多发现有西周至春秋时代的贵族墓地,其中发掘的文物,极大丰富了古薛国的历史文化。故城东北隅有一处战国时期的大型墓葬区有为齐国相国靖郭君田婴、孟尝君田文之墓。在薛国故城内目前已勘探到居住遗址9处,制陶、冶铁、冶铜、制骨作坊10余处。城内还有大规模的战国至汉代的冶铁遗址,地面下有众多的炼铁炉,地面上散布有大量铁矿石、炼渣。

古薛国还是中华水饺的发源地,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从薛国故城古墓葬中得到了明确的答案。1978年10月中旬,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山东考古队在滕州市薛国故城进行考古,发掘的9座薛国墓葬中,共出土各类随葬铜器919件。其中2号墓有列鼎7件,铜戈9件,铜杖首1件。通过这些出土的青铜器和陪葬品,可以看出这是一座春秋时代的薛国侯墓葬,因为古代的鼎是有代表性的,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在该墓出土的一套青铜礼器中,有一个锈蚀的铜器。经专家判断,盛放食品的器物是青铜簠(fu),主要是用来祭祀用的,这里面的食物,就是今天的饺子或者馄饨的鼻祖。可以说这是迄今为止在我国所发现的最早的饺子。春秋时期的墓葬中出土的饺子告诉我们,饺子在我国的食用历史至少有2500年了。饺子的起源出自古薛国(有实物照片现存济宁市博物馆)。在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考古学报》第4期中,《薛国故城勘探和发掘报告》一文中就提到薛国故城出土的薛国侯墓葬青铜食器内密密排放着三角形食物,就是中国传统美食水饺或早期馄钝。

同时,在1994年的一次发掘前掌大遗址时,在11号大墓里,俨然一座酒器库。这里出土的提梁卣等青铜器几乎包含了商代所有青铜酒器的器型。前掌大遗址的提梁卣,现存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所。提梁卣专用以盛放祭祀时使用的一种香酒,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时期 ,此容器出土时内盛透明液体,这透明液体就是3000多年前的实物酒。酒和酒器、原始瓷器、罕见的车马坑,使前掌大遗址成为极其重要的商代遗址,至今也属罕见的实物酒,因此,1994年的这一次发掘,即被评为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前掌大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也因此而引起了世人的瞩目,在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国保单位。

薛国故城对黄淮下游地区的史前、东夷古国、商、周考古研究起着非常重要的标尺作用。薛河两岸周边聚落密布、等级分明,早、晚期城址皆存的现象,对于深入理解和研究“古文化、古城、古国、王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薛国故城于1977年被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0年,滕州市境内的大韩东周墓地(省级文保单位)入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21年,滕州岗上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22年,北辛考古遗址公园、官桥村南墓群考古遗址公园(省级文保单位)先后被公布为第一、二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北辛遗址一一薛国故城”国家级大遗址公园资源充沛,条件优越,势在必行,前景广阔。

 

(作者 渠开贵系滕州市文旅产业协会会长,滕州市古薛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北京江煤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中华文明五千年探源的“古薛标本”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评论 (0)

联系我们